承办概况
承办概况

苏州大学教育学院(教师培训学院)

国培计划”项目 概况


百廿年苏州大学文脉,七十载师范教育征程,

十春秋国培计划锤炼,万余名杏坛精英圆梦。


 

国培计划”实施以来,苏州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,发挥老牌师范院校的教科研优势,整合江浙沪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,以“服务教育一线、服务一线教师”的目标,积极投身于“国培计划”教师培训工作中去。

表 苏州大学承办“国培计划”项目参训学员数量


十年来,我校累计承担项目210余项,培训来自湖北、贵州、河北、河南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江西、云南、重庆、内蒙古、西藏、广西、海南、青海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的学员19378人。

我校充分整合校内师范专业的教学和教科研资源,调动优质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和专家队伍,持续承办“国培计划”示范性项目初中物理(2010-2020)、小学语文(2012-2017)、小学综合实践(2010-2018),中西部项目语文、数学、科学、英语、生物等学科类的培训项目。同时,借助教育学、管理学等博士点硕士点的教学科研力量,承办了“国培计划”中西部项目校长园长培训、教研员培训和班主任培训。

近年来,我校紧密对接国家战略,高度关注教育发展需要,承办了“国培计划”示范性项目国家安全教育培训(2019),中西部项目递进式整县推进试点项目(2017,瞄准紧缺领域开展培训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。


1. 苏州大学承办的“国培计划”项目类型


一、悠久的师范教育传统,深厚的教师培训积淀

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(Soochow University1900-1952)和江苏师范学院(1952-1982),师范教育传统悠久,有七十年的师范教育办学历程。顾树森、张焕庭、辛润棠、刘百川、吴增芥、黄乃松、石起才、储培君、朱永新、张卿华、王文英等一大批教育家曾在此任教,面向江苏省和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,其中一些教师已经成为全国著名或知名的教育专家和教育骨干。

 1982年,学校复更名为苏州大学(Soochow University),逐步发展成一所拥有十二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。学校坚守师范教育传统,成立苏州大学师范学院,持续提升师范教育品质。同时,学校努力推进师范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,由主管副校长挂帅,组建苏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(挂靠教育学院),以全校之力投入到教师培训事业中。教师培训学院深度融合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领域的教学资源、科研力量和管理经验,在项目设计、课程研发、学员管理上持续发力,逐步成为了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机构。教师培训学院一直承担着江苏省、苏州市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培训任务,是江苏省教育厅骨干教师、校长培训基地。


二、一体两翼的组织架构,求真务实的培训实践

苏州大学以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为纲领,以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》为标杆;打开校门办国培,拓展眼界促开发,形成了“超前、均衡、实战、长效”培训理念。




超前:培训目标适度超前,关注当下问题的同时瞄准未来发展。

均衡:培训内容均衡,重视师德师风,强调专业发展。

实战:培训情境贴近实战,采用现场观摩,听课评课,同课异构等形式,促进所学所思落地。

长效:培训效果长期显现,采用训后跟踪回访,远程指导等方式,促进学员发展。


我校建立了“一体两翼”的组织结构:由教育学院(教师培训学院)为主体,高效整合各职能部门、师范学院和基地学校的力量;以培训管理办公室和首席专家办公室为两翼,在项目设计与项目管理上实现无缝对接。

培训项目实施“首席专家负责制”,以首席专家为核心建立起由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、教育心理学家,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和教研员,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。首席专家团队在训前调研、项目设计、课程研发、授课教师甄选和评价、实践基地建立和培育、学员作业设计和批改、学员论坛的组织和点评、训后跟踪回访和远程指导等方面全程跟进、全面负责,切实提高了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


2. 教师培训学院组织结构图


培训管理办公室由十位专职培训专员组成,负责项目运营、学员管理、后勤服务、财务法务、培训档案的收集保存工作。在项目实施中,培训管理办公室体察学员需求,体谅学员不便,体会学员的艰难,密切围绕培训目标,悉心提供学习辅助、生活服务和情感支持,从训前网络答疑,到抵苏离苏时接站送站,从宾馆住宿安排,到学习小组破冰,从培训平台使用辅导,到用餐安排交通指引,培训专员系统跟进,全程陪伴,让培训管理中充满着人文关怀。

我校不断探索和总结培训过程中的经验,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,保证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。近年来,我校在已有的教师培训制度体系基础上,起草并通过了《教师培训远程指导工作条例》、《教师培训专项科研奖励办法》、《教师培训学员成果成就奖励条例》,从制度上推进了训后远程指导、培训科研工作的开展,有力促进了学员生成性成果的产生。


三、精准对接国家战略,持续服务学员成长

 “兴国必先强师”。我校精准对接国家战略,紧扣教育中的迫切需要开展教师培训。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》后,我校与国家安全部门和中小学思想政治、地理等学科教研员合作,承办了“国培计划”紧缺领域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安全教育项目。

为了助力脱贫攻坚战的胜利,我校承办了“国培计划”深度贫困地区教师发展机构业务骨干研修项目(2019)、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(2019)、陕西省资深教师域外研修项目(2018)、中西部项目递进式整县推进项目(贵州铜仁玉屏县2017,贵州铜仁沿河县2020)。2019429日苏州日报在B08版以“苏大教育学院走进贵州铜仁扶智 ”为题进行了对递进式整县推进项目(玉屏县)进行了深度报道。

教师培训效果的提升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培训科研作为支撑。我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工作,以培训研究带动培训课程革新。我校以首席专家为核心,专家团队成员为骨干,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为生力军,系统开展研究工作。十年来,撰写了教师培训领域的硕士论文55篇、博士论文5篇,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2篇、学术类报刊文章5篇;出版教师培训领域教材、译著、专著26部。

近三年,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赴贵州贵阳、黔南,广西南宁、北海等地回访学员,倾听意见建议,了解发展诉求,为学员发展提供平台。2020年疫情期间,我校及时开设“东吴直播间”,为“国培计划”历届学员提供疫情防控,心理调适,网课制作等线上直播课程。同时,针对“国培计划”示范性项目初中物理班的学员开办以“居家抗疫情,微课学物理”为主题的微课竞赛,得到了学员的热烈响应,收到参赛作品20余件;项目首席专家袁海泉教授亲自为学员提供微课制作指导,并主持评选工作。20203月,我校积极贯彻教育部指示,创新性地提出“线上线下互动型六步培训模式”,迅速将“国培计划”项目转为线上实施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428日苏州日报引力波新闻客户端,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客户端以“停课不停教,停课不停学 四千里西藏教师线上学习忙”为题进行了报道。55日,姑苏晚报在A03版 以“大学精心设计国培项目直播课 四千公里外西藏教师线上学习”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。


十年来,很多学员都迅速地成长为当地独当一面的专家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校承办的“国培计划”项目参训学员培训后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9篇,有15名学员成为了我校“国培计划”课程专家,带着自己的成果和思考登上讲台与业界同行交流分享。

 2018年和2019年,教育部“国培计划”项目办视导专家组对我校承办的“国培计划”项目进行了视导调研,专家组在视导意见函中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工作:“项目设计尊重教师成长及教师培训规律,培训课程高度支持培训目标达成”;“项目管理团队注重培训组织管理上的人文关怀,学员参训体验较好”。